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学术研讨会:《“泰山科技论坛”——红外感知技术及应用研讨会》

作者:科研处来源:泰山学院发布时间:2016-10-11浏览次数:611

第 22 期泰山科技论坛——红外感知技术及应用研讨会将于2016年10月14-17日在泰安市金山度假村举行。本次论坛活动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山东大学主办,泰安市科学技术协会和泰山学院科学技术协会承办,泰安市物理学会协办。

    本次论坛主题为红外感知技术及应用,旨在探讨红外感知技术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论坛的主要内容针对“红外感知技术及应用”展开专题讨论,探索国家创新发展形势下,红外感知技术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山东省经济发展。论坛邀请方家熊院士等10名专家分别作红外感知物联网节点的应用、水果品质光电无损检测技术及装备、小麦/玉米氮素营养与氮同步调控、短波红外探测器研究进展及航天应用、快速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的国产化技术研究及应用、近红外光谱仪市场及推广应用、太平猴魁的品质鉴定及产地识别、近红外光谱传感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红外幻影成像技术及应用的主题报告,届时报告将在山东省科协官方网站(www.sdast.org.cn)进行视频直播。

15日上午在泰山学院第三会议室的会议日程安排

时  间

内   容

单位/报告人

9:00-9:30

开幕式

9:30-10:00

红外感知物联网节点的应用

山东大学/蒋本和

10:00-10:30

短波红外探测器研究进展及航天应用

上海技物所/李雪

10:30-10:45

茶 歇

10:45-11:15

水果品质光电无损检测技术及装备

华东交通大学/欧阳爱国

注:其他会议活动在泰安市金山度假村第二会议室进行





部分主讲人简介:

1.方家熊院士,山东大学光学高等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方院士研究的Ⅱ-Ⅵ族碲镉汞半导体红外传感器技术,为我国卫星红外遥感解决了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开拓了中国空间遥感用红外传感器技术,解决了空间红外器件的设计、制造、检测、空间使用的可靠性和空间制冷适应性等问题,实现了空间对 1~15微米红外探测的全波段覆盖,成功地应用于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航空红外系统和民用系统。他提出的变能隙半导体传感器波段探测率定义,为我国空间红外遥感系统普遍采用;提出的我国第一个多光谱红外焦平面组件方案,研制成功后为风云卫星系列及“神舟三号”飞船提供了各种多波段红外传感器组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部委级科技奖7项;获专利6项。

自2011年12月任山东大学光学高等研究中心主任以来,方家熊院士带领光学高等研究中心各位教师开展了红外感知技术及应用、激光技术及工程研究、量子光学技术及应用三个研究方向的科研工作,重点开展了短波红外成像技术、短波红外光谱感知技术、物联网红外感知节点技术、激光器技术、单光子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的研究工作。

2.蒋本和,山东大学光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础仪器立项主审专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山东省科技厅评审专家组成员、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重庆市科委评审专家、《测试技术学报》编委、《测试科学与仪器》的编委、《山东科学》编委、山东省激光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光协红外分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量子遥感遥测遥控分会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分会会员、中国电子学会红外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学会理事。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等课题20余项,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大学科技成果奖四项、山东省教委科技成果奖、国家遥感中心遥感开拓奖、“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学会”优秀工作者奖等。

    3.李雪,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研究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光电子预研、院支撑预研、院创新基金等项目,作为学术骨干参与973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主要研究方向是短波红外InGaAs焦平面探测器组件的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发表文章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4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已授权7项。

    4.张飒飒,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会员,OSA会员。长期从事激光物理与技术、光电技术及红外光谱技术与应用、纳米材料及光子晶体的制备研究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SCI、EI论文70余篇。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在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微电子研究中心(MER,UT at Austin)做访问学者,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美国华盛顿大学(UW)访问教授。先后主持和参加了科技部973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845项目、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山东大学交叉学科培育项目、山东省和济南市横向研究课题3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