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先生应邀到泰山学院做学术报告

作者:来源:文学与传媒学院发布时间:2019-10-25浏览次数:1176

1024日上午9点,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著名文学家勒克莱齐奥先生应邀在泰山学院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报告厅做了题为“关于中法文化的若干思考”的学术报告。文学与传媒学院师生共1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文学与传媒学院负责人主持。 

报告会前,副校长王雷亭亲切会见了勒克莱齐奥夫妇一行,简单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学科建设和泰山文化研究等基本情况,并参观了美丽的校园。

  

  

报告会上,勒克莱齐奥先生以深厚的学术涵养、博大的人文情怀,学贯中西、跨越时空、旁引博征、纵横捭阖,站在跨文化的学术制高点居高临下地思考中法文化之异同,给大家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文化大餐。整场报告既有历时性的两国文化的溯源,又有共时性文化典籍的条缕分析,对中法两国的文化样态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从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先秦诸子百家的孔子、孟子和墨子的比较,把开元盛世唐代诗歌的繁荣和欧洲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文学的兴盛相提并论,通过许多鲜活生动的文学现象,深刻剖析了异质文化中的相同之处,在文明互鉴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三大发明对欧洲和法国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同时中国文化也不断地从欧洲文明中汲取养分,壮大发展了自己的文化。尽管各国文化存在着差异,但人类对文化的终极价值关怀、对真善美的追求、对自由平等民主的向往、对人类共同情感和人性的书写则是相通和一致的。

  

  

勒克莱齐奥先生以全球化的视野,以文学家独特的视角,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思考两国文化,提出许多睿智的思想和观点,整场学术报告研究视域独特,研究方法新颖,具有极强的逻辑思辨性和理性分析批判的力量,对师生具有极大地启发性和指导性。如何加强文明互鉴、文化共荣,勒克莱齐奥先生从中法新生代作家身上看到了“人文主义的重生”,可以为文化共享和文化交流做出文学上的贡献。

  

  

  

报告结束后,勒克莱齐奥先生与师生展开互动,热情回答师生关切的问题并签名留念。

J.M.G.勒克莱齐奥(Jean- Marie Gustave LE CLEZIO1940年出生于法国尼斯。勒克莱齐奥先生长期从事文学创作,23岁发表处女作《诉讼笔录》,迄今为止已发表了40余部作品。主要作品有《诉讼笔录》、《战争》、《沙漠》、《奥尼恰》、《流浪的星星》、《乌拉尼亚》和《饥饿间奏曲》等。其中《诉讼笔录》于1963年获勒诺多文学奖;《沙漠》于1980年获得第一届“法兰西学院保尔•莫朗”文学奖;1997年凭借《欢歌的节日》获得“摩纳哥王子文学奖”。20086月,勒克莱齐奥获“达耶尔曼”瑞典文学奖;200810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颁奖授奖辞中这样评价:“勒克莱齐奥将多元文化、人性和冒险精神融入创作,是一位善于创新、喜爱诗一般冒险和情感忘我的作家,在其作品里对游离于西方主流文明外和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性进行了探索。”是“一个集背叛,诗意冒险和感性迷狂于一身的作家,探寻文明支配下的边缘人性”的伟大作家。

  

  

勒克莱齐奥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1994年勒克莱齐奥被法国《读书》杂志评选为在世最伟大的法语作家。是当今法国文学的核心之一。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勒克莱齐奥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其创作成为国际数十所著名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对象。2015年,勒克莱齐奥先生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