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教育频道2月21日讯 山东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泰山学院党委书记王庆功在大会上作了关于《立德树人,全面推进德育系统工程建设》的报告。近年来,泰山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大学生德育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实施了德育系统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围绕根本任务,构建学生德育系统工程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以及多元文化、多元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的相互撞击和交织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是高等院校面临的共同课题。近年来,学校党委根据“学生中心、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系统设计”的理念,按照“创新德育内容、拓展德育形式”的总要求,在系统总结我校德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反复调研论证,于2012年5月份启动实施了德育系统工程建设。即围绕“一个根本任务”,实现“两个结合”,构建“四个体系”,强化“四个保障”的“1244”工程,实现了德育工作在时间与空间的有效衔接、内容与形式的有机融合,形成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格局,保障了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实现两个结合,创新教育形式
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是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紧紧围绕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把常规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在常规教育中,我们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内容贯穿于德育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专题教育中,我们则针对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了不同的内容,从低到高年级依次推进专题教育。一年级重点开展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自主学习教育等,使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二、三年级重点开展成才教育、合作协同精神教育、创新教育以及素质拓展教育等。在四年级重点开展就业教育、创业教育、职业伦理道德教育以及社会工作和政策教育等,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姿态迎接社会的挑战,为走向社会做好较充分的准备。
三、健全四大体系,构建德育教育新格局
(一)教书育人体系
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主体,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这些年来,学校特别重视德育课程建设,真正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
一是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把德育教育课程全部纳入必修课范围,如形势与政策课、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课、心理素质教育课、社会实践课和国防教育课等。同时,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如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二是积极探索学科德育,要求专业教师都要根据课程特点,充分发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把德育融入教学大纲之中,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知识的讲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行为品格、社会责任、敬业创新等方面的教育。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目前我校已有一半以上的专业课程制定了德育大纲。数学与统计学院孙宗明教授出版的专著《数学学科德育教程》,作为选修课面向全校学生讲授,深受学生欢迎。
三是学校要求所有学院45岁以下的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兼职辅导员、学生人生导师,参与课外辅导、学生生涯规划、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人格与人格的对话,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管理育人体系
德育工程明确了党建、团建、学工、综合管理、自我管理五大管理育人系统。去年,我们又落实了学校领导、中层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和宿舍制度。学校始终坚持校领导带班,机关、后勤、保卫、学工、二级学院五大系统全天候值班联动制度,加强校园综合治理,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服务育人体系
学校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帮助学生成才、解决学生困难、方便学生办事、维护学生权益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指导、心理教育、奖优扶困、生活社区四大服务平台。并通过强化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综合功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一站式快捷服务。以学生公寓、食堂为重点,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健全完善了学生生活社区服务设施。去年,我校被评为全国宿舍管理先进单位。
(四)环境育人体系
通过大力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通过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努力做好网上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聚集正能量;通过广播、报纸、宣传栏等,形成向善向上、文明健康的舆论环境。
四、强化四大保障,形成德育工作良好运行机制
德育工程明确了组织、队伍、制度、经费四大德育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了完整的、较为科学的德育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每学年组织一次全校德育工作评估,并召开总结表彰大会。
在德育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注重、两手抓:一是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强化班级和宿舍建设,在夯实工作基础、狠抓工作落实下功夫,真正实现德育工作的全覆盖、无缝隙、见实效;二是注重引导各个二级学院结合各自学科专业特点,在凝练工作特色、培育工作品牌、创新育人模式”上下功夫、求突破。
新闻链接:
齐鲁网2014年2月21日http://edu.iqilu.com/news/20140221/18780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