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泰山学院“第一书记”的“四点半学校”入选工作案例(2014-05-07)

作者:来源:泰山学院发布时间:2014-05-07浏览次数:113

  泰安齐鲁网5月7日讯(记者 王迅 通讯员贺安栋)泰山学院派驻东平县商老庄乡巩庄村“第一书记”李春海的《“第一书记”的“四点半学校”》工作案例,近日成功入选《第一书记工作案例》一书,成为驻泰高校山东省派第二批“第一书记”唯一入选工作案例。

  据记者了解,2013年3月,山东省派第二批“第一书记”李春海来到东平县商老庄乡巩庄村,当他看到第一批的几位同志与村干部“混”得烂熟,许多村民也都很乐意掏知心话和他们唠,他心里很是羡慕。怎样尽快与村民“混”熟?何时才能真正走进村民的心里,成为村民的真正朋友,一直是他上任伊始苦苦思考的问题。

  报到后的第二天,就缠着前任“第一书记”陪他开始走访,以期尽快与村民认识,并了解村里的情况,迅速进入角色开展工作。在与村民的座谈中了解到:当地青壮年劳力大都在外地打工,许多孩子常年仅有母亲陪伴,还有相当多的孩子常年难见父母,孩子的教育和关爱亟待加强。高校教师出身的他忽然冒出一个想法,可否利用业余时间办所“四点半学校”或者“留守儿童学校”,先为帮包村教育做点贡献,也许能够尽快实现自己在村里由生人变熟人,甚至成为村民贴心人的愿望。说干就干,他很快向村干部谈了自己的想法,村“两委”成员很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腾“教室”,搬桌椅,买黑板……,五月下旬“巩庄村四点半学校”就在“第一书记”的临时办公室开学了。开学当天,原本仅能容纳20人的小“教室”,竟然来了20多位家长,30多名孩子。村民对孩子的教育如此重视,对“第一书记”如此信任,这让他发了愁--如何满足这么多家长和孩子的愿望?为了抓住这让人欣喜的第一个“胜利果实”,他把自己“分成”了几份,办起了复试辅导班,分年级辅导。每天下午四点半后,他就一刻不停地辅导至少三个年级15到20个孩子。暑假来临,学校还专门安排一名优秀大学生驻村帮他辅导孩子,截止暑假结束,受益儿童已达1000多人次。

  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他发现农村孩子课外阅读严重不足,就与前任“第一书记”商议,联合购置了6个书橱,并向自己所在单位汇报,动员学校师生为孩子们捐赠图书2000余册。当五颜六色的图书整齐地摆上书橱,村里的孩子们兴奋了,抱起图书爱不释手;村里的老人们高兴了,纷纷竖起大拇指,逢人便讲“咱农村也有了图书馆”;家长的心里更是乐开了花,孩子们不再贪玩,不再迷恋电视,放学后抢着去“四点半学校”读书、做作业,省了很多心。

  更让人兴奋的是,办起“四点半学校”后仅两周,“第一书记”李春海就成了村里的“名人”,在街上走孩子们喊老师,入户自我介绍也成了多余,几乎人人都知道他就是当老师的老李。这件事的联动效应很快就体现出来,随后“第一书记”的“正事”开展地异常顺利:村里安装自来水需要挖管道,村民听说是老李带来的项目一百个支持,没有一户人家因自家利益影响施工,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听说管道需要走他的菜地,竟然主动铲掉了已露牙的蔬菜;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硬化小胡同需要先做好胡同清理工作,都是各家各户主动赶工期做好的;农田改良工程修路、打井要占一些农户的承包地,开始总有个别户主不乐意,老李一出面大都不好意思再提出额外的要求。

  “第一书记”李春海告诉记者,“我很为自己的‘英明’决策骄傲,正是因为我牵起了孩子的手,主动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自然就成了村民的贴心人,为工作的开局打好了基础,也推进了其他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新闻链接:

齐鲁网2014年5月7日http://taian.iqilu.com/taianyaowen/2014/0507/19797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