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统计学院积极开展常态化大学生就业教育帮扶工作

作者:李岳容来源:数学与统计学院发布时间:2022-05-03浏览次数:163

高质量培养学生是二级学院的中心工作,确保每届学生合格毕业、高质量就业是二级学院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地推进数学与统计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学院就业领导小组的指挥下,数学与统计学院形成了从大一到大四全过程就业指导模式,并建立“找我(周五)唠嗑拉就业”平台。学院通过就业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规律地、常态化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教育帮扶,帮助学生实现走出校门即走上理想工作岗位的目标。

做足专业思想教育

数学与统计学院在新生入校之初开展内容丰富的专业思想教育:由班主任召开新生见面会、主题班会,帮助新生对学院有一个全方位了解;由专业课老师开展专业宣讲会,并针对校企合作专业学生开展专业入学教育,向各专业新生介绍专业概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基本情况。使新生对专业思想有了一定认识和理解,对自己今后的专业学习有了基本规划。

导师引导规划发展

数学与统计学院从2013级开始全面推行大学生全员导师制度,到2018年逐渐构建形成了“1+7”本科生导师育人制度,再到2020年形成了“师生双选 因需施导”“1+7”全员导师制育人工程,开启了全员育人新模式。新模式以咨询指导为核心,兼具管理、服务职责,在大学一年级阶段推进基础育导工作,重点发挥年级辅导员、班主任、系主任等为主的导师团队的作用,从学校常规管理、适应性教育、思想引领等基础层面开展导师育导工作;进入大学二年级后,结合专业特点,在基础育导层面外,设立导师育导小组,开始分类育导模式,引导学生做好发展规划。

此外,学院每学年召开全员导师制工作推进大会和育导小组组长调研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对导师制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摆梳理和总结反思,对下阶段导师制工作的重难点进行整理预设,从而有力推进、部署下阶段导师制工作,增强导师制育人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轻松“拉呱”化解迷津

数学与统计学院搭建“就业工作角”,用于开展各类就业推进工作;并设置“找我(周五)唠嗑拉就业”信息预告栏,介绍知名校友、专家,对“本周话题”进行预告;设计“找我(周五)唠嗑拉就业”活动调查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后期开展活动设定主题指明方向。

“小班式”的交流会为每位学生设计专属就业方案。每期活动交流学生不超过20人,让每位学生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均能就个人就业存在问题、困扰以及了解需求进行沟通交流;同时班主任、年级辅导员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学生就业意向、家庭情况等信息,为每位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设计专属就业方案。

活动开展至今,数学与统计学院帮助多名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获得师生一致好评。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与用人单位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学院今后更好的推进就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就业之路逐渐畅通

数学与统计学院构建的就业推进工作模式,育人成效显著,在社会认可度、升学率、就业层次质量等方面都有提升。学院拥有山东省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16项;多名赴新疆英吉沙实习支教学生获得优秀实习教师荣誉称号,其中1名支教学生在支教结束后,主动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二中学成为一名数学教师;考研率不断提升,2021届毕业生中有40名学生考研成功;师范专业教师资格证考取率达92%,考取教师岗位者占52%;多名学生获无线局域网维护与管理技能证书、大数据工程师中级证书等,实现台积电、南京烽火、神州数码等高端企业就业。学院打通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质量层次稳步提升,202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

数学与统计学院通过全过程就业指导和沟通平台搭建,强化高年级集中实习,增强低年级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提供多样化就业指导帮扶,分类推送就业招聘信息,对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产生了良好效果。